《教育“公平”,实则也并“不公平”》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996字
¥买断价格: 34.8
每百字¥ 3.49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其就成为寒门学子改变命运,成就自我的一种方式,因为它算得上对各类人一视同仁,称得上“公平”。在现今的中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的说法一直是为大众所认可的,高考对所有人来说无疑是最公平的一种竞争方式,它无关乎学生的家室与外貌等因素。然而就进行高考之前的教育而言,它实则“公平”,其实也并“不公平”。 它的公平在于大家无外乎都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接受着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习得知识,以应对高考。但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它一个不公平的方面,即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大家不惜花费更多的代价去竞争。若真的公平,那为何还有千千万万学子为了名校争得头破血流,为了进入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家长们甚至不惜动用金钱与人脉去挤那一个个的位置。但这类现象的出现,多源于教育资源的严重分布不均,在发达地区、发达城市,学生们所获得的教育资源远胜于一般地区。在落后地区的学生甚至连教师资源都稀缺,更何况是教育物资呢?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严重不均,又何谈教育其实是“公平”的呢?就比如在英语教育上,发达地区的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流利的对话,享受着优质英语老师,甚至是外教的优质英语教学。但其他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