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找文档
  • 找文档
  • 约写手
  • 找需求
搜索

《皇帝的手中控制全国税收的政治工具,浅谈“太仓库”的政治意义》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2655字 ¥买断价格: 23.2 每百字¥ 0.87
中国传统社会中,将“天下”看作皇帝个人私有财物的思想由来已久。不过,在实践操作层面,以皇帝为核心的皇室权贵所能使用的财政总额与国家所能承受的公共开支总额是有限度的,而且两者时常冲突。内库与太仓库的财政关系发展史在根本性质上来讲就是皇室财政收支与国家公共财政收支的冲突和协调过程。从纵向的时间发展顺序来看,内库与太仓库的发展趋势刚好相反。这两大财政机构的发展历史证明,明代国家财政体制处于不断的改变与调整中。 一、明代太仓库的相关财政制度是不断发展演变 明初成立的内库,是一个以负责国家公共事务为主、负责皇室收支为辅的机构,负责国家公共财政收支的甲字等各库在内府之本文来自:小马文库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皇帝的手中控制全国税收的政治工具,浅谈“太仓库”的政治意义,链接:http://www.xiaomawenku.com/contentBank/article_detail_62651.html外,且由官僚士大夫进行管理;负责皇帝私人财政收支的各库则在内府之里,由宦官进行管理,因此内库内部的财政界限还是比较分明的。虽然太仓库于正统七年成立,但直到成化末年,太仓库还尚未在国家重要财政开支中占有突出地位,内库与京仓是此时负责国家公共财政开支的重要机构。 (明代疆域图) 有关太仓库收入、支放银钱的规定,最早可见于嘉靖时期。嘉靖元年三月,世宗命将送入太仓库银两倾销成锭,其中八成色以下的与铜钱搭放官军月粮,九成色以上的,则供应边饷,并规定这一做法要作为常例实行。太仓库所收的款项中,有若干是专款专用的。对于这类款项,太仓库就好像是个中途暂寄转运站一般。万历初年,各省解纳太仓库的银数都有规定,且称量砝码也都由国家规定。 万历九年十一月,因河南知府克扣应解纳太仓库的额银,以致河南府用私铸砝码称量银两而造成该府所解额银短缺。太仓库在管理过程中,一些原有的规定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效力渐减,需要不时重新申明。天启后期,太仓老库的存银虽然

相似文档文库推荐 换一批

分类: 原创度: 价格: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回到

顶部

  • 写手(0)
  • 文档文库(0)
  • 营销账号(0)
您还没有登录, 后可看到更多内容
已选写手0
  • 已选文档文库0
    0
  • 已发布
    /0
  • 未发布
    /0
已选账号0
  • 0
  • 0
  • 0
一键清空 全屏显示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