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统治者对儒学发展的重视,推动了儒学在北魏的制度化建设》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2495字
¥买断价格: 29
每百字¥ 1.16
导语: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时期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关键时期,儒学快速发展、迅速传播。伴随着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北魏统治者、皇族对儒学发展的重视、提倡,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及自身的身体力行为北魏儒学的传播奠定了制度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了浓厚的学儒、研儒的社会氛围。 一、北魏时期儒学的思想传播 北魏(公元386----公元534)由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历时一个半世纪,占北朝整个统治时期的一半以上,是北朝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北朝儒学传播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北魏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征战的过程,是鲜卑族不
断汉化的过程,是整个北魏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更是儒学不断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北魏的统治者、北魏的皇族,还是普通的儒士都致力于儒学的传播,无论是作为北魏社会教育核心的官学系统,还是力主学术传承与传播的私学系统,都是此时儒学传播的重要场所。 北魏郑文公碑上下册,清代颂字不损精拓本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上升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制度化儒学开始形成,随后通过国家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逐步融入到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之中,进而实现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北魏是鲜卑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拓跋珪建国之初便意识到自身文化的落后性,深知要实现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必须积极吸收汉族儒士,凭借其先进的文化和丰富的经验来巩固统治。 博士制度产生于战国时期,博士以其渊博的知识储备为统治者的统治和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北魏统治者积极借鉴汉魏经验,不断加强博士制度建设。北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迅速提升文化落后的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