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唐代女冠的自主意识觉醒》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2634字
¥买断价格: 29
每百字¥ 1.1
导语:唐朝特别是前中期,在历史上曾出现了一幅幅空前绝后的封建盛世图景。四夷臣服、物阜民安的社会现实使整个社会心理变得开朗,社会文化也因之而空前繁荣。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伊始,即有大量女性入道,如张道陵之妻孙氏、张衡之妻刘氏、张鲁之母卢氏等。但像唐代上至公主、官宦千金、下至贫苦村姑、婢女侍从妓,甚至各个社会阶层的广泛参与却是历朝未见的。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唐代不同身份女性的入道热情呢? 1、 唐代女子信道的多元因素 原始道教多活动于下层劳动者中间,又往往与农民革命相结合,因此曹魏政权称道士们“行妖隐以惑民”,而遭镇压。为了改变道教命运,晋以后,葛洪、寇谦之、陶
弘景等人便从理论上反对民间的原始道教,创立为门阀士族地主阶级服务的道教。至隋唐之际,一些道士充分利用道教的特色,以迎合世俗皇权。道士为了满足统治者希望永享荣华的心理,积极致力于炼丹服饵之术,有唐一代,炼丹方士倍受统治者青睐。 唐代疆域图 另外,道教在唐朝地位超越儒释,也与统治者利用道教以神化其统治有关。唐时,门阀士族虽已日薄夕山,但在唐初社会影响力仍很大,李唐为了抬高其门第,遂尊老子为先祖,奉之为祖神。基于道教本身努力向统治者靠拢和统治者对道教利用的双重原因,有唐一代统治者基本上对道教予以大力扶持。 高祖、太宗、高宗、玄宗、武宗等都极力扶持道教。624年,高祖于羊角山立庙,将道教教主作为祖宗加以祠祀,从而确立老子与李唐皇室的关系。因老子与李唐皇室的关系,高宗和玄宗还曾先后规定“道士、女冠宜隶宗正寺,僧、尼令祠部检校”们,宗正寺是管理王室宗族事务的机构,说明唐王朝把道士当作宗室看待;凡道士女冠有犯法者,“望准道格处分,所由州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