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处理同难中巴郡少数民族关系的策略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2774字
¥买断价格: 23.2
每百字¥ 0.84
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主要位于今天的四川、云南以及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三国时期的蜀汉,其西北居住着氐、羌等少数民族,西南则居住着为数众多的蛮族,蜀汉政权的领导者对少数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很早便有所认识,在刘备入蜀之前,诸葛亮于隆中对策中便定下了一个大致的基调,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二诸葛亮死后,其后继者是否能按照这一方针继续执行下去,亦或能执行到何种程度,这些都是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问题。 1、 蜀汉实施少数民族政策的历史依据 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起便产生了独特的文明形态,并频繁地与中原地区进行交流。从文字记录来看,早在夏商周三代时期,西南
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已经开始参与到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活动中来了,秦征服巴蜀之地后,逐渐将这一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原文化圈的范围之内。三国中的蜀汉政权以汉朝苗裔自居,并以恢复汉王朝统治作为其政治口号,这对当地受汉王朝四百年统治的少数民族无疑是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上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状况,尤其是汉王朝对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国对峙图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领土,主要是今天的四川、云贵,以及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中,巴、蜀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接触较早,在夏朝建立之初,便与中原的汉民族有了接触,周王朝建立之后,由于巴蜀地区偏于西南,加之交通不便,文化发达程度也不如中原地区,因此依然被视为蛮夷之国,其文化意识形态与中原地区仍然有比较大的区别。 春秋战国之际,秦、楚两国都曾为争夺巴蜀之地而用兵,秦国最终于公元前316年和公元前314年先后灭掉了古巴国和古蜀国,并在这一地区设立郡县,将其直接置于中央的统治之下,使这一地区从原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