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找文档
  • 找文档
  • 约写手
  • 找需求
搜索

《古代避讳制度,文人的恶梦》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1781字 ¥买断价格: 29 每百字¥ 1.63
在现在这个时代,给新生的婴儿起名字算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也都大多不在遵守古代的礼法或者什么辈分,一般情况下,就是翻翻诗歌集、书籍,用于取名,也就有了什么“男取楚辞、,女取诗经”的说法。但是,在古代并非是所有的文字都能应用于人的名字之上,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1. 避讳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中,忌讳重重,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就是对尊者、长者、贤者的名字避免说出或写出,人们就将这种奇特的现象称为避讳。避讳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 这种奇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现象,大约兴起于周,成于秦朝,盛于唐宋,到本文来自:小马文库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古代避讳制度,文人的恶梦,链接:http://www.xiaomawenku.com/contentBank/article_detail_15906.html了清朝就更加严苛,民国成立后被彻底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自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掉脑袋的危险。避讳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用意思相近或是相同的字来替代要求避讳的字。 这样一来,就使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把人名或是事物的名称面目全非的奇怪现象。不仅如此,避讳还给古代文献造成一定的困难,给后人的阅读造成了许多不便。 %1. 避讳的对象 古代人讲究“避讳”,即为子女需要避开祖、父辈的名讳。而臣民则需要避开君王或君王的祖辈的名讳。一般来说,是在写文章和取名字的时候,包括谈话时都需要避讳的字,通常的方法都是用别的字代替。普通老百姓的讳,还算好说。而对于君王来说,对帝王的避讳往往没有商量的余地,它带有非常强烈的强制性和政治性,如果搞不好,是可能会惹上大祸的。 还有在秦始皇时期,为了提现自己的无上尊严,就命令国人不得直呼其名,为了避开“政”这个字,如“正月”改为“端月”。有时甚至还有避开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为了避

相似文档文库推荐 换一批

分类: 原创度: 价格: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回到

顶部

  • 写手(0)
  • 文档文库(0)
  • 营销账号(0)
您还没有登录, 后可看到更多内容
已选写手0
  • 已选文档文库0
    0
  • 已发布
    /0
  • 未发布
    /0
已选账号0
  • 0
  • 0
  • 0
一键清空 全屏显示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