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时间长达十二年。》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1100字
¥买断价格: 15.43
每百字¥ 1.4
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时间长达十二年。 突厥,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从南北朝开始,就时常到中原进行掳掠。在隋朝还未统一中土之时,北方便多次被突厥进犯,但在统一南北后,隋朝开始全力打击突厥。可从隋二世登基过后,群雄并起,很多势力攀附突厥,这其中便有李渊和李世民父
子。这是为什么呢? 在《旧唐书》中有描写,在李渊、李世民起兵时,突厥的军队对晋阳展开袭击,大肆掠夺。李渊和李世民充分见识到了突厥的实力,为了能够继续在太原立足,因此他们决定忍辱负重,割地依附于突厥,并每年朝贡。实力弱小的情况下,不得不服从强大者,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后来,李家父子的势力慢慢强大起来,俨然有统一北方的趋势,但在李家做大的同时,突厥人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经常会找一些借口,要求李家给更多的朝贡。李渊是一个天性保守的人,在军事上他并不激进,所以也就一直在隐忍着。 然而,后来大唐统一,并且李世民登基过后,为何依旧对突厥表示臣服呢?这着实叫人难以理解。凭借着大唐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和突厥进行对抗,可唐太宗他为何要低头?这其实还得从“渭水之盟”讲起。 在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唐太宗即位没多久,东突厥的突利、颉利两位可汗便率领着十多万人开往长安。在此之前,这两位可汗曾率领15万人马攻占了并州,大肆劫掠了一番,这次两位可汗又出动十多万人马在长安不远处驻扎,自然是震慑长安,使得朝野惊慌,毕竟突厥的势力强大,手段残忍,这是世人皆知的。 李世民当时觉得直接和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