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令犯人听到便自杀的“宁古塔”,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存在?》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1397字
¥买断价格: 20.88
每百字¥ 1.49
其实宁古塔并不是塔,而且连个塔影儿都没有,它只是一个地名。 在满语中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六个”,清皇族有六个远祖兄弟在此这里发迹,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 清宫戏常常听到这句话“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清朝流放犯人一般就发往宁古塔,由于宁古塔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为原始,使流人闻之变色,发配宁古塔成为了惩罚犯人最极端的手段。 而宁古塔相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居此地,故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范围,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清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
济中心。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后来其辖域缩小,有旧城遗址。) 后来宁古塔将军驻地虽移走,但宁古塔位置仍至关重要,它是满清控制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战略要地,不但管辖和保卫着整个黑龙江流域,还负责向流域内的居民收取贡赋。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很多犯人,被发配到这里,如明朝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于1661年被流放宁古塔。 因这里尚属“苦寒之地”,地广人稀,大多为驻军,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再加上水土不服,吃不饱,穿不暖,日日饱受折磨,不堪其苦,加之肉体摧残,精神绝望,很快死翘翘了,因此,很多罪员宁愿去死,有的宁愿自尽于狱中,也不愿去那个鬼地方。 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大臣犯法,或惹怒皇帝,皇帝下旨将罪臣及家眷发配流放,给披甲人为奴。而这个流放的地点,正是“死亡之地”宁古塔。 罪臣们一旦听说将被流放到这里,无不魂飞魄散,头皮发麻,光“宁古塔”这三个字,都足以令很多人胆裂。 朝廷将那些犯官及其家属流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