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找文档
  • 找文档
  • 约写手
  • 找需求
搜索

《古代死刑犯都在“秋后问斩”,为何“问斩”要放在“秋后”呢?》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1169字 ¥买断价格: 17.4 每百字¥ 1.49
古代死刑犯都在“秋后问斩”,为何“问斩”要放在“秋后”呢?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常看到或听到一本文来自:小马文库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古代死刑犯都在“秋后问斩”,为何“问斩”要放在“秋后”呢?,链接:http://www.xiaomawenku.com/contentBank/article_detail_15494.html个词,“秋后问斩”,意思是将判了死刑的罪犯在秋分后开刀问斩。在真实的古代律法中,死刑除了犯了大逆不道而被判斩立决当即处死外,几乎大部分死刑犯都是在秋后的统一时间段内执行死刑的,为什么要把执行死刑的时间放在秋后呢?接下来为您揭秘。 顺应天意 秋后问斩的意思最早来自《礼记·月令》中的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说天气凉了,白霜也降了下来,连鸣叫了一整个夏天的蝉也要死了,高飞的雄鹰也开始捕捉飞鸟来祭祀上天。所以人们认为秋后是杀戮的季节,可以光明正大的问斩犯人,用他们的血来祭祀上天,以伸张正义、惩罚奸邪。 古人认为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人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因而秋冬主刑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这样做是适应天意,顺乎四时的。 西汉大儒董仲舒推崇 “天人感应”的迷信学说,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如果违背天意,就会招致灾异,受到上天的惩罚。从此,“秋冬行刑”遂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西汉时期行刑的时间在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采用,直到清末。 体恤人力 古代主要生产力为人力,任何一个劳动力都对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每年的农忙时节,贤明的皇帝都会携皇后、太子及王公大臣亲自下地劳作。死刑犯

相似文档文库推荐 换一批

分类: 原创度: 价格: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回到

顶部

  • 写手(0)
  • 文档文库(0)
  • 营销账号(0)
您还没有登录, 后可看到更多内容
已选写手0
  • 已选文档文库0
    0
  • 已发布
    /0
  • 未发布
    /0
已选账号0
  • 0
  • 0
  • 0
一键清空 全屏显示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