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丞相是三公之一,可是你知道司徒也是三公之一吗?》
分类:
原创度:
信息量: 2068字
¥买断价格: 58
每百字¥ 2.8
摘要:我们都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也知道其中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作为文人仕途中的最高目标,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官名和职能发生了许多次变化,最终在隋朝正式确立三公的名称,只不过三公也从之前代表的实权巅峰变成了荣耀虚弦。 一、三公的初识 三公这个词在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中就已经出现。书上粗略地说道:“秦始皇建立秦朝,在中央采用‘三公九卿制’。”于是三公这个词便第一次和我们见面了。这时候书上写着秦朝的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是皇帝之下,群臣之上的存在,是除皇帝之外行政最高的人。太尉则主要掌管军事,是全国大大小小军队的总负责人,
打仗的时候只要得到皇帝的允许,就可以在战场上施展拳脚。 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帮助丞相处理事务,此外还担着整理国家书籍和监察百官的作用。哪天在哪个小地方犯了啥事,千万别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溜之大吉。在中央的御史大夫能很快知道你的事情,因为每个地方有监御史等地方监察官员坐镇,监御史等都听从御史大夫。 二、三公的起源 但这只是秦朝的三公。根据《礼记》记载,早在夏朝就已经出现了三公这个称谓,随后的殷商也是如此。不过只有在周朝的时候才出现了具体的内容。夏和商都只是简单地说有三公这个官职,但都没有说清楚这指的是那三个官职。 在《通典·职官一》中,说太师、太傅和太保为三公。《尚书·周官》也说道: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而在《尚书大传》中则说三公为司徒、司马和司空。 其中太师是在周天子年幼,不能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出来稳固政治的人。太傅则是周天子的老师,也管理礼法的指定和修改。同时也有辅助太